孔府可是新开辟的路线,奕延有些讶异:“主公要追封褒成侯吗?”
“天太平,万民归心。自有黎庶渴慕天颜。”旁人微笑答。
汉平帝时,始封孔为“褒成宣尼公”,孔后裔得封“褒成侯”,邑八百。后来曹魏崇法,西晋崇,儒家的地位渐渐,褒成侯也数代无人问津了。
“儒家还是有可用之的。”周遭没有旁人,梁峰倒也不在乎多说两句,“只是效仿三代,尊万世师不行。必须重现儒家初始之相,生‘新儒’。”
儒教是一成不变的吗?其实并非如此。相反,在它形成之初,经过无数争辩和更改。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千锤百炼,才塑造了形态。每一次变化,除了儒生心血外,也不乏统治者有意识的取舍。
用千年前的经验,去套千年后的社会,必然是一条封闭的死路。因而,梁峰想试上一试。虽然不知有生之年能否成功,亦不知这变化会打造何等古怪的产。但是“尝试”本,就是一种值得发扬的思想。亦是百家争鸣,最心的关键。
然而当年秦皇修阿房、驰,发百万民夫;汉武穷兵黩武,累天百姓。哪有当今圣上这般仁德勤俭?莫说行了,就连皇陵也没有动用多少人力。修建运河,铺平路,更是为了天百姓。没看这龙船,都比寻常的楼船小上一些吗?
“怕什么?反正是巡幸嘛,还有谁敢拦御驾吗?”梁峰
封禅泰山,可不是皇帝一个人跑去就行的。必须带上文武重臣,一路兴师动众不说,光是修路开山就不知要花费多少。而梁峰这次东巡,边的人员是减了又减,只有礼、工、御史台的少许官员。太监国,重臣们也留辅政。这放在大多数皇帝上,都是不可想象的。偏偏他如此了,还没有半心里负担。
南地的战事是告一段落,想要稳定局面,真正“太平”,恐怕还要几年光阴。然而这些都是微末,确实没有什么能挡住他东巡的脚步了。反正又不是要去幽州,只在冀州、青州转一圈,不必兴师动众。
“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百姓……”站在重楼端的望台上,梁峰轻笑一声。
如此圣君,自当万民拥,因为哪怕有羽林龙骧在侧,也有百姓自发走到了河畔,想一睹天颜。当然,没几个人能看到天真容,只见那龙船扬起风帆,在前后战舰拱卫,缓缓驶了港。
看着主公那昂的神态,奕延中闪过一抹柔:“怕是礼那些官员,会痛的厉害。”
来走走,果真是对的。主公有多久未曾显这样的神采了?
问题是,大赵也不像尊儒啊?倒是佛释大兴,百工复起,颇有当年诸百家之相。怎么会不封山,先封孔呢?
既然后世能有理学,能有心学,为什么不能有一种更为开拓包容的儒学呢?说穿了,儒教不过是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,当然能依据经济基础行微调。而当天文台现,当显微镜问世,当科学的种开启萌芽后,这“善变”的儒,又怎会一成不变?
“你也学会那些词臣吻了?”梁峰横了他一,似笑非笑。
“若真为词臣,当劝主公封禅才是。”那人剑眉一挑,回了一句。
梁峰不由了嘴角:“泰山就罢了,倒是可以去孔府转一遭。”